区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重点督办建议10:关于精准健康扶贫措施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6-09 浏览次数:

 

关于精准健康扶贫措施的建议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的有力举措。去年以来,为有效提高贫困人群的医疗保障水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采取完善医保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开展签约服务、实施分类救治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困境分析
  调研中发现,在健康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不强。农村贫困人员由于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知识比较薄弱,加之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往往是没病不防,小病挺一挺,只有拖到病重忍不了才去就医,往往拖成大病、慢性病,而大病昂贵的治疗费用则又无力承担。疾病致使贫穷,贫穷加重疾病,造成疾病与贫穷的恶性循环,严重阻碍着贫困人口的脱贫自立。二是能够短期康复患者不多。统计显示,其中能一次性治愈的仅占2.42%,需要维持治疗的占12.46%,而需要长期治疗与康复的占到64.28%。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贫困人口,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医疗费用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通过治疗和康复在短期内仍然难以使他们获得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三是基层卫生人力资源不足。要实施好健康扶贫,必须要有足够的、具备一定素质的基层卫生人员来提供健康服务。调查发现,基层医生队伍已成为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人员不足、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等问题都非常严峻。主要原因是基层待遇不高、环境不好、不利于未来发展,这些问题严重阻碍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热情,致使医学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四是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当前,医疗资源的配置分布极不均衡,优质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区和中心镇医疗单位,一般镇医疗资源明显薄弱,特别是非政府所在地的分院和门诊部更甚。有些单位由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部分仪器设备陈旧,不仅外科、产科等无法开展,在检查项目、检查能力、检查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距,不仅影响群众就医,更难以有效落实分类救治工作。
  二、对策建议
  要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必须切实做到标本兼治,既要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同时更要主动加强预防。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突出健康管理模式转变。可对贫困人口健康档案信息进行分析,针对普遍共存的疾病情况,征询专家意见,进行健康教育,把疾病预防放在第一步。要普及遗传学知识,积极推进优生优育,控制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要突出做好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加强卫生和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要定期进行免费常见慢性病筛查,将健康管理全面融入健康扶贫的全过程,实现疾病管理模式向健康管理模式转变。二要加大医疗救治救助力度。要细化任务、明确责任,精心组织、集中力量,创造条件加快实施分类救治,落实救治措施。要不断完善大病保险政策,逐步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要加大贫困救助力度,将所有医疗费用全部纳入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比例,防止因病致贫。要完善救助资金筹集渠道,不仅通过企业家、基金会的慈善捐赠,还应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做好相关网络救助平台的建设和监督管理。三要加强卫生人力资源投入。要保障现有医生队伍的稳定,可以分级诊疗为契机,通过基层医生到上级医院学习、专家到基层指导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在职培训和继续全科教育。特别是要完善绩效制度,尽可能提高医生收入与其价值的匹配度,让付出多、技术水平突出的医生价值得到应有体现。要做好基层医疗人才引进工作,在继续免费为基层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的同时,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工作环境,改进人才发展与生存条件。四要注重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在卫生资源的配置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区域卫生规划的功能,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既要考虑到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配置资源,更要加快构建医联体,通过派遣专家、专科共建、业务指导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在医联体内实行检查结果互认、处方流动、药品共享,并采取建立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等中心,在医联体内提供一体化服务,既可缓解基层缺人问题,又能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作者:吴益祥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88号

建议IE8.0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苏ICP备16064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