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议总体评价
审议认为,区人民政府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和完善孵化器载体建设,建成多个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创新创业环境营造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予以充分肯定,表示满意。
二、问题清单
审议指出,我区的科技孵化器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总体规模不大,区域分布不平衡。
2. 举办主体单一,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3.专业服务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深化。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的服务仍以物业管理、工商登记注册、政策咨询、科技项目申报等基础服务为主,而在孵企业最需要的项目研发、融资扶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偏少。
4.人才瓶颈仍在,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孵化器管理团队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影响了孵化器的运作效率,与苏南等地相比还缺乏比较优势,未形成有效的政策洼地。
三、有关建议
建议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抢抓南通建设创新型城市机遇,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州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为建设“全力打造立足扬子江城市群、服务上海大都市、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腹地、创新智谷、城市绿洲、幸福家园’”提供战略支撑。
1.提高重视程度,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区域布局。要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对孵化器的支持力度,积极构建有利于孵化器发展的生态环境,激励企业、科研单位、投资机构等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孵化器,吸引更多的科技种子到通州来孵化。
2.完善运行机制,增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活力。要重点发展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型孵化器和多种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的混合型孵化器,鼓励各类孵化器开展机制创新,推动国有孵化器实行组织创新,推进公司化改制或企业化运作,探索孵化器平台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的运作机制。
3.强化人才战略,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质量。要推进专业导师队伍建设,推进管理服务队伍职业化。要落实好“21条”人才政策,推进“510”英才计划、通籍人才归雁计划,建立通州人才(劳动力)市场,吸引科技人才、海归人员、通州籍大学生回乡创办科技企业,推进科技成果在通州落地生根发展。
4.创新服务模式,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引领作用。要实施“大孵化器”发展战略,健全孵化链条环节,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要结合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高水平的专业孵化器,促进在孵企业之间、在孵企业与现有企业之间形成产品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要大力创新孵化模式,采取“本地注册、异地孵化”的方式,建立孵化器飞地,拓展孵化器引才引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