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1-07-01 浏览次数:

 

通州区人民政府

 

区人大常委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十三五”以来,我区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优势产业不明显,发展缺乏后劲、服务效能较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十四五”期间,我区将立足自身定位,围绕“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在夯实农业产业基础,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抓住南通新机场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以创新思维打造“机场+农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具体措施如下:
  一、科学产业规划布局
  (一)谋定两个“规划”
  一是围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科学制定“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通过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我区将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扎实抓好高质高效的农业、宜居宜业的农村、富裕富足的农民以及产城、产业融合等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强镇、农产品品牌、农村产业融合等十项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区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十四五”时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是围绕乡村振兴实施战略,优化镇村布局及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省市部署我区于2020年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组织编制我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在摸清全区后备资源家底的前提下,重点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科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做好补充耕地、农村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开发等工作,以规划引领支撑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前已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我区镇村布局及实用性村庄规划亦已同步启动,镇村布局规划已获南通市批复,成果亦提交省厅备案,实用性村庄规划第一批市级示范村规划成果已完成,第二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开展,全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中。
  (二)布局两个“园区”
  2020年以来,我区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申报为契机,围绕南通新机场建设以创新思维打造“机场+农业园区”,推进通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形成融合农业生产、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航空食品保障,农业品牌展示、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一是打造东平特色田园乡村。通州区东社镇东平村自2019年被列为江苏省第三批特色田园试点村以来,区政府累计投资8700余万元,将其营造成全区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田。目前投资2900余万元的基础设施配套已完成70%的建设内容;计划投资3300余万元,规划建设8类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项目,目前多数项目已进入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程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家,累计投资1150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投资850万元,各项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东平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将成为全区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田。
  二是启动金沙现代产业园区建设。2020年末,区政府投资7000余万元在万顷良田区域,打造基础设施标准、产品种植绿色、生产加工仓储配套、农技科普与实训功能相融合的优质绿色农业示范片区。目前,区域内8200亩高标准农田面积已完成项目初步设计, 4月底完成项目设计报批,7月底项目开工建设,2022年4月底前全面建设完成;规划预留设施用地400亩,目前已有江苏中宝食品有限公司、南通双和食品有限公司、苏州正茂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实力农业加工企业意向入驻;规划建设综合服务中心,配套作物试验田和科普园,打造集良种育苗、农业实训、科普展览、技术咨询、信息交流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实验、实训基地。金沙现代产业园将作为我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主抓手。
  (三)强化两个“保障”
  一是落实农业用地保障。
近年来,我区坚持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工地的总原则。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用地;对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且符合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农村产业发展项目,根据需要可点状布局;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乡村发展建设,重点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用于保障农业农村发展,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生猪养殖用地应保尽保,支持和促进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健康发展;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鼓励结合实际采用入股、长期出租、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多种方式供应;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通过入股、出租等方式发展乡村产业。
  二是强化涉农资金保障。近年来区政府强化区、镇两级政府“三农”投入责任,坚持区级(含乡镇街道)当年本级“三农”支出预算数高于上一年度,当年“三农”支出预算数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比重高于上一年度的“两高于”做法,推动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大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将所有预算资金统一分配,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保障各级财政对乡村振兴的优先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采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支持方式,激励社会资本加大对农业产业投入,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三农”短板的任务相适应;全面落实中央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管理规定,提高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更多投入乡村振兴;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政、监管政策正向激励,鼓励低成本资金支持,提高风险容忍度和奖补政策的精准度;支持推动“一行一村”普惠金融整村授信试点改革,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推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实现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业务全覆盖。

 

  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坚持开展土地规模化流转,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高效实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鼓励村集体连片流转土地。对围绕农业主导特色产业规模生产流转土地的村级组织继续给予分档奖补。新增土地流转达到100~500亩,流转期限达5年以上的,分别给予每亩200~500元的奖励。东部、北部镇村土地面积较大、田块规整,重点进行规模化流转;中部镇村靠近城区,适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进行精品化流转。在产业培植上,注重突出特色产业及发挥资源优势。引导土地流转向种养规模园区化、生产品种特色化、经营主体业主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和观光休闲创意农业,通过产业培植带动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
  二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区拟新建和提档改造18.5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美丽宜耕的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到“十四五”末,全区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2021年,结合金沙街道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6万亩,实施以土地平整为主要建设内容的高标准农田提标项目0.5万亩。突破创新,继续推进项目区内零星、破落建筑物拆除工作,并小田为大田,扩大连片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三是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进程。2020年12月,通州区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现场答辩,被认定为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县优秀等级,成功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5.3%。下一步继续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农机购置补贴及作业奖励,促进全区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探索秸秆机械化离田新途径,引进适应零星田块作业的自走式捡拾打捆机、圆捆捡拾打捆机,填补零星田块秸秆机械化离田的机械空白;制订对辖区内的蔬菜设施园区、畜禽水产养殖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的扶持政策,提升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同时以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引导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机服务组织完善维修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至2025年,拟建成10个以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构建保障有力、服务规范、质量到位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三、优化产业发展方向
  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将资源向农业优势主体集中,扶持做大做强做优,积极建设农产品品牌,突出品牌化理念,以“质量”换“销量”,以“品质”创“品牌”,树立通州产业振兴新方向。
  一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联结作用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和新型合作农场,鼓励传统种养殖大户向家庭农场升级,鼓励创建省、市示范家庭农场,确保年底各级示范农场比例超过20%,鼓励村集体开展新型合作农场建设,增强村集体创收能力,全年力争新增新型合作农场25家;促进全区规模农业企业提档省级,积极组织规模农业企业申报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省市龙头企业储备库。对创建成功的各级示范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给予奖补,对示范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改扩建项目、设施设备引进等给予资金扶持倾斜。坚持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组织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以示范村创建为契机,统筹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2020年末,市委审议通过培育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的意见,我区8个示范村,6个先进村入围培育名单。目前实施方案已初步形成,14个村计划总投资超过2亿元。全区将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壮大经营主体,打造特色产业,培育新型业态,发挥带头作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以抓工业项目的决心和毅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充分发挥“北上海”区位优势,形成可辐射长三角消费市场的产业优势区定位,有效落实对新落地项目和现有规模企业升级改造的扶持政策,强化产业招商、政策招商、以商引商,吸引大型优质农业项目在示范村、先进村、产业园落户落地生根。
  三是树立品牌理念,建设区域特色品牌以农产品品牌提升,促进乡村产业向高质化、高端化、高效化转变。打造以精品葡萄、优质大米、特色绿蔬(芦笋、水芹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为主体的通字号农产品品牌,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2020年成功申报“骑岸大方柿”的基础上,将“金沙水芹菜”申报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进一步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2020年我区顺利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工作,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达60%以上,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力争2021年底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75%,强化通州农业绿色品牌影响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健全落实农产品生产档案,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录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行以电子追溯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打造通州农产品生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农业农村服务组织,完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在培养乡村农技人员、农民经纪人、农机能手的基础上,开展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连网技术等农业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标兵和乡土人才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领头雁”作用;进一步拓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传功工艺和现代技术互补,技术培训和经验传授相融合的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二是多渠道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挑选200户种植、畜牧、水产、蚕桑种养殖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组织20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对其开展挂钩技术指导服务;建立2个粮食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连线农业科研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带动种植户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开展粮食种植生产;组织335名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职业经理人赴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参加提升型培训班,提升经营主体风险抵御能力市场驾驭能力。
  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在收种、加工、仓储、流通等多环节开展服务,扩展服务范畴;积极拓展技术培训、论坛交流、资源共享等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推动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问题,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带动效应;强化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村干部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合作意识,推进服务体系的建设。

 

  五、创新产业驱动要素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能力。2020年2月,“亚夫科技服务通州工作站”顺利揭牌,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迎来新的驱动引擎。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平台优势,将为通州开展农技人员技术培训、科技对接(科技咨询)、成果发布、专家讲座等科技服务活动;围绕通州农业产业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战略研究和咨询活动;推进通州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市/县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园区获批(提升);对通州农产品品种更新、种植模式集成、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等提供咨询意见。
  二是提升规模化驱动能力。经多年培育,我区目前建有家庭农场38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2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3家。各型农业新型主体发展出具规模,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产业化联合体、产业联盟参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带动力强的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延伸产业链,形成农户、家庭农场搞生产,合作社、企业做加工,龙头企业打市场的抱团发展新格局。
  三是两个平台驱动。加快建立智慧“三农”大数据平台。紧紧围绕全区“一张底图、共享联动”的管理与服务新格局,协同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同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做到农业生产智能化、行业监管精准化、产品经营网络化、决策支持数字化、行政办公自动化。加强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运用,落实分级奖补政策,加快典型培育,重点扶持东社镇东平村省级特色田园项目、金沙街道金东产业园、十总镇二爻居植物工厂等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物联网应用建设。深入推广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建设。继续加大对农产品电商销售的政策扶持,推进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我区优质农产品的线上销售额和知名度。
  “十四五”时期,是农业农村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我们将找准定位、明晰目标、突出重点,以“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为纲领,以政策扶持体系为导向,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重心,全面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88号

建议IE8.0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苏ICP备16064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