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人民政府
区人大常委会:
《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议案》办理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印发后,区政府及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针对问题清单和有关建议,进行逐条研究处理。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政务服务不够优化,行政效能有待提升”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建设,实现“3550”提质增速,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协同共治格局。
一是优化审批环节。进一步减少和压缩审批时间,委托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为项目快速落地打下基础,项目承诺时限仅为法定时限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积极推行多图联审、并联审批、联合察勘、代办帮办、模拟审批、探索区域评估等,缩短办事时限,降低各环节费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强化协同,逐步推进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现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协同办”转变,全面拓展改革深度广度,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度。
二是提升审批效能。打造“全年无休假”政务服务新模式,全市首家24小时便民自助服务区扩容再升级。积极推动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综合服务专窗的设立,打造长三角地区“零距离”受理审批服务。打造“一门一网一次”新格局,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应进必进”,推进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全区企业开办、项目建设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常态化、普遍化,确保50%以上压缩到1个工作日,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常态化、普遍化,确保70%以上项目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不断巩固超越“3550”改革目标。
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改革,设计开发“通州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上超市”,设立中介监管系统,坚决纠正中介机构垄断经营、强制服务、不合理收费等问题,促进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健全监管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工作,以跨部门联合抽查为抓手,实现风险隐患“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综合整治”,切实减少执法扰企,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激励。实行审慎包容性执法监管,用好提醒、约谈、整改、处罚四种形态,逐步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积极转变监管执法方式,推行“互联网+监管”,充分运用“远程视频监控”、“特设天网”等手段,努力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
(二)关于“降低成本不够到位,融资问题有待缓解”
进一步加大金融工作组织和推进力度,畅通和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有关企业减负的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创新金融服务。优化金融考核导向,进一步优化《2019年金融工作考核激励办法(试行)》,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量、增幅均全市领先。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继续深入开展“银企对接镇区行”活动,大力宣传推广和利用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企业融资10.2亿元。持续推进金融创新,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抵质押方式,推广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受益权、股权、排污权、碳排放权质押等新型抵质押制造业贷款服务,继续推广应用税易融、出口退税贷等创新金融产品,推动各类创新金融产品业务扩面增量。进一步研究突破风险分担机制,积极对接省担保再担保公司,争取对通州的更多支持。研究和完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提高苏科贷、通科贷等人才贷的规模和限额,全年累计为70多家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落实贷款总额达到2.53亿元,突破人才企业产业化信贷难问题。
二是推动企业上市。动态化培育后备企业梯队,通过政策扶持、金融培训讲座、上门对接辅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对接不同层次资本市场助推企业入轨;高效率助推入轨企业运作,针对入轨企业在历史沿革、股改等上市挂牌工作的不同阶段分类指导,加强各职能部门协同,开放绿色通道,妥善化解入轨企业规范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企业挂牌上市各个节点如期实现,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入轨企业2家、新增四板挂牌企业10家。多维度引导上市公司再融资,引导企业树立上市是资源配置起点的意识,引导鼓励上市企业再融资、再并购,反哺带动地方经济。
三是减轻企业负担。严格落实增值税减税政策,增强优惠政策辅导和新闻宣传力度,税收红利覆盖超98%的民营企业。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积极落实“一降、二缓、三补”,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85亿元,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规范涉企收费,完善建立举报线索查处机制,开展联合督查。推进清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全区3项需要清偿的款项全部清偿到位。鼓励民营企业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出让等方式取得工业用地,新增产业项目类工业用地可缩短出让年限,2宗民营企业用地节约成本约230万元。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奖励和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普惠扶持相结合的资助措施,调动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聚力产学研合作交流成果转化,提高企业降本增效能力。
(三)关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要素保障有待完善”
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力提升要素保障水平,破除发展难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补链延链。强化产业招商力度,深入推进委托招商、合作招商、以商引商,加强与异地商会、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鼓励会员企业引入上下游合作伙伴落户通州。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对南通的定位,结合通州实际,锁定上海、苏南等招商目标区域,提升产业集聚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35%。加快特色园区建设,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完备综合配套,积极打造高新区“一区三园”创新平台体系等一批具有产业特色和功能特色的“区中园”“园中园”,为推动集聚、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提供重要载体,提升重点产业发展的协作和集约化水平。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强化人才引进,紧扣我区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优化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关系,搭建好招才引才平台,区线下人力资源有形市场已列入2020年度全区民生实事项目;深入评估分析我区2016版人才政策,结合南通新政和其他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探索在高端人才、海外人才、基础人才引进以及促进人才发展等方面进行完善和补强;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出台人才配套扶持政策,引导职能部门出台各自领域的人才引育专项政策,分层次、梯队式引育各领域专业人才,进一步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强化土地供给,结合全区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坚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保障项目落户,2019年全年实际供应工业用地91宗4175亩;进一步优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大力保障高标准厂房用地,全区已建、在建高标准厂房约200万平方米,为高新技术孵化平台和中小微企业提供用地支撑。强化科技支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建立“小升高”企业种子库,2019年申报高企177家,列南通市首位;完善“一企三员”服务体系和技术创新管理体系,联合国内外知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攻关解决一批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新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高新产值占比35%。强化环境保障,进一步完善区域水环境生态补偿、重点断面、镇级空气质量考核机制,抓好重点管控指标,推进节能减排,为环境提升、项目落户增加环境容量。
三是优化涉企服务。制定出台《通州区聚焦企业关切优化营商环境暨“服务千企百日行”活动方案》,全区各有关部门开展十大服务行动,包括政策宣传及智能强企行动、加强土地要素保障行动、优化水电气接入服务行动、减税降费服务行动、“融金惠通”帮企行动、人力资源助企行动、高新企业培育行动、外资外贸促进行动 、项目报批惠企行动、依法监管法治护航行动,深化对企精准服务。区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赴全区重点镇(区、园、街道)及重点企业开展调研服务活动,定期主持召开全区重点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诉求,集中解答解决企业减税降费、金融惠企、人力资源八大类共555个问题。
(四)关于“助企发展不够精准,扶持政策有待细化”
进一步强化各部门政策统筹协调,深入推进《通州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通州区落实省、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行动方案》等政策落地实施,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深入各镇(区、园、街道)、各企业开展调研,结合我区产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对技术水平高、示范效应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进行梳理排查,了解全区企业发展最新情况和意见建议,跟踪分析评估政策落实成效,进一步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丰富完善政策工具箱。
二是推广政策普及。依托微信公众号、“南通政企通”APP、“企业家之家”等服务平台,运用平台政策发布功能,收集各部门涉企服务政策,做到实时集中、实时发布,让企业及时知晓、第一时间惠及;定期开展政策宣讲会,尤其是召开企业项目申报负责人的培训会,整理印发更细化的政策汇编,对企业申报存在的普遍性困难做更具体、详细的说明,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各类扶持政策。2019年,组织了通州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政策宣讲,在全市率先举办企业诉求对接“超市”活动,为企业答疑解惑。
三是加强归口处置。对区级高质量发展政策,采用区发改委牵头组织、多渠道宣传通知、分条线指导审核的方式,明确申报要求、申报流程、注意事项,通过各镇(区、园、街道)、各类线上平台、政企联系群等方式进行全面通知。在申报、审核的过程中,通过电话、网络或者现场走访等方式,由责任部门和科室加强对企业的沟通指导,确保服务更精细,指导更到位,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久久为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夯实责任、确保实效。思想上再深化、作风上再提升、措施上再精准,层层压实责任,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切实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真正使企业和群众获得更多更实在的便利。二是聚焦重点、抓实关键。围绕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对标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要求,补齐突出短板,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高效、更便捷,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三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通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革创新、产业升级等具体工作,及时推出更多、更好的新举措,做到各项措施有机衔接、协同高效、整体联动,全力提升通州经济发展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