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通市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将“智慧人大+”作为常委会的创新项目,在充分巩固已有四年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按照“整体布局、系统集成、高效便捷、科学实用”的工作思路加以推进。4月份,区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一中心五平台”建设和整合工作,经过3个月的努力,7月初,以代表履职、预算联网、生态环境、监察司法和文件审查等五大平台为核心的“区数字人大中心”正式运行。
本届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探索实践到系统集成,走出了一条具有通州特色的“智慧人大”建设之路。代表履职监督平台因建设时间较早,运用中逐渐暴露出功能不全、使用不便等问题,2017年,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新的系统模块,并于年底开通使用。2019年初,上线代表建议办理系统,并与代表履职监督平台并轨运行,代表们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登陆平台后,便可轻松提交议案和建议,跟踪查询议案建议办理进程与结果,向承办单位交换办理意见,对办理结果给予满意度测评等;也可即时处理机关通知,查询履职所需信息,参与各项测评、问卷调查、意见征询,进行履职登记等,实现了一个端口、一个账号、一个系统、一网到底。预算联网监督平台从2017年开始谋划,2018年9月硬件建设基本实施到位,并与财政国库支付和部门预算编制系统实现了联网,满足了基本的查询需求。但是由于缺少专业的监督软件,预算监督效果并不明显。2020年,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将软硬件配置到位,完成了2.0版本的提档升级。2021年又积极探索将审计监督、国有资产监督以及16个政府部门的相关数据纳入预算联网监督平台,进一步扩大监督的广度和深度。生态环境监督平台是2021年的新项目。本届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一直把生态环境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几年连续不断的执法检查,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水、气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短板。为了便于代表全天候掌握水、气一些关键指标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2020年下半年,通过和专业公司进行技术咨询,形成了生态环境领域监督平台建设方案。在外出学习考察的基础上,于2021年5月初步完成平台软硬件建设工作,6月份正式运行,建成了全市首家人大生态环境监督平台。监察司法监督平台在2019年当年建设、当年使用,率先在全省建立监督司法工作室,并融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局、信访局等五家部门网络,开通了司法监督平台。2020年疫情期间,网上监督平台为人大监督司法工作“不停摆”发挥了积极作用。同年8月,南通市人大创新监督监察司法工作现场会在通州召开。2021年4月份,相关做法在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实现新发展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2021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又将检察院听证活动纳入监督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司法监督内容。规范文件审查平台2019年底由省人大部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运用。
区人大常委会大胆探索数字人大建设之路,实现了地方国家机关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方式的网络化,实现了人大代表全天候履职服务的智能化,助力代表履职驶入了“互联网+”的快车道。
切合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区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以“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为信息化改革主线,数字人大中心在加强与“一府两院”的信息共享和工作互动,支持和保障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通州人大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启了人大智慧监管新模式。进入新时代,人大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大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越来越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做深做细做实信息化工作作为人大创新工作延伸,一些原有统建平台实现了扩面、扩容和提质升级;自建平台按照既定要求和功能定位完成了系统设计,与外部数据实现了无缝对接,更加紧贴人大法定职责和实际工作需求;巩固共享平台上已形成的创新成效,把人大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根本落脚点,寻求出信息化上的新破解。通过五年的信息化建设,人大的监督模式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静态的时点监督向动态的全天候监督转变、由传统的线下监督向“线上线下”联动监督转变、由单一监督向组合监督转变。
提升了人大行权履职质效。围绕区人大常委会信息化工作的既定目标,“一中心五平台”智慧人大监督系统发挥了三方面的具体作用:一是监督工作更精准。利用“一府两院”数据资源,通过系统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监督方式,实现了监督在线化、数据可视化、分析智能化,进一步提升了人大监督工作质效。二是代表工作更便捷。服务和规范代表履职,使之随时掌握各类活动和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同时拓宽了代表履职方式,密切了代表和群众及常委会的关系,激发出代表的履职热情,进一步发挥了人大代表作用。三是内外联系更畅通。破除了横向上部门各自为政、纵向上衔接不畅的弊端,建立起内外联系、上下呼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信息化工作体系,进一步开创了地方人大联动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季冰冰、陶苏敏
(江苏人大网 202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