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清了,两岸绿了,咱这日子过得更舒坦了!”站在九总港岸边,西亭镇亭东村村民张大爷望着潺潺流水,难掩心中喜悦。这条曾被村民称为“垃圾池”的河道,如今的蜕变,离不开通州区人大代表、亭东村支书王建和西亭镇人大代表、村会计陈建平的持续推动。
作为亭东村支书,区人大代表王建对九总港的变迁感触尤深。“河道是乡村的血脉,血脉堵了,村子就没了灵气。”他还记得,整治前的九总港河面漂浮着塑料袋、塑料瓶,岸边杂草丛生,一到夏天臭气熏天,中段淤积严重,雨季常漫过堤岸淹没农田。村民的无奈,成了王建心头的牵挂。
今年初,西亭镇团结灌区工程启动,为九总港整治带来契机。王建第一时间联合陈建平,多次走访村民家中收集意见,整理出“清淤、治污、护岸”的整治建议,让九总港整治得以落实。工程启动后,两人主动扛起“施工监督员”的责任。每天清晨,他们都会沿着河道巡查,从清淤设备调度到黑臭淤泥清运,逐项盯进度、查质量。清淤现场,挖掘机挖出的淤泥散发着刺鼻气味,他们却坚持守在一线,耐心解答村民疑问。有村民担心清淤不彻底,陈建平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详细记录诉求:“您放心,每段河道的清淤深度我们都有登记,完工后会邀请大家验收。”
为了让河道长治久清,王建、陈建平结合“河长制”创新推出“全民护河”机制。他们挨家挨户发放《护河倡议书》,发动每户村民担任“护河员”,建立“发现问题—上报处理—反馈结果”的闭环机制。“人大代表就是要替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王建说,如今村民发现垃圾漂浮、污水排放等问题,会第一时间拍照上报,干群合力守护河道成了村里的新风尚。
从黑臭河道到清水绿岸,九总港的蜕变是人大代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写照。王建和陈建平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待,不仅让河道“活”了过来,更凝聚起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合力。如今的九总港,岸边杨柳依依,水中鱼虾重现,成为西亭镇生态振兴的亮丽风景线,也见证着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初心与担当。(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