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亭镇:借“光”生金,人大赋能照亮“零资源”振兴路

来源:蒋欣妤 发布日期:2025-06-27 浏览次数:

在西亭镇李庄村,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背后,凝结着西亭镇人大代表们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以身作则,积极投身光伏发电工程,为李庄村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image.png

面对李庄村集体经济薄弱、资源匮乏的困境,人大代表、村副支书苏娅楠深知肩上的责任。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与驻村第一书记马方迅一同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每一次与村干部的探讨、每一场和村民的座谈,都是他们探寻发展之路的契机。通过实地踏勘,他们敏锐地察觉到,盘活闲置的屋顶资源或许是破局的关键。苏娅楠将调研所得整理成详实的专题报告,凭借着多年基层工作积累的经验,精准指出李庄村应抢抓国家清洁能源与乡村振兴政策叠加的红利,将闲置屋顶变废为宝。这份报告为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明确了李庄村“向屋顶要效益”的发展方向。

在确定方向后,资金短缺成为摆在眼前的“拦路虎”。区、镇人大代表丁光南、周澜涛、季冰冰等同志凭借对政策的熟悉,主动对接区老促会、乡促会等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影响力,用专业且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光伏发电项目的意义与前景,成功争取到17万元项目补助,为项目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马方迅则积极发挥驻村书记的资源优势,依托商会代表的力量,动员社会参与,向商会会员企业宣传项目价值,凭借真诚与执着,促成商会会员企业定向赞助工程材料等费用约6万元,实现了村集体“零出资”启动项目的奇迹,彻底打通了资金链。

项目启动后,6月1日光伏电价政策调整的紧迫窗口期带来巨大挑战。苏娅楠和马方迅主动作为,将项目监督工作扛在肩上。他们定期深入施工现场,详细掌握工程各环节动态。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解决。在面对并网等跨部门协调难题时,苏娅楠积极搭建沟通平台,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促进高效协同。马方迅则在施工现场紧盯进度,督促施工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项目仅用 38 天便实现闪电并网,于5月21日成功锁定政策红利。

如今,李庄村的光伏发电项目成效斐然。年均约5万元的售电收入,为村集体注入了可持续的“造血”能力,有效破解了“无钱办事”的难题。而将闲置屋顶转化为生产资料的创新模式,更为资源匮乏型村庄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例。

西亭镇人大代表们的付出不仅为李庄村带来了发展机遇,更彰显了基层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项目的长效运营,总结推广经验,助力更多“零资源”村庄借“光”生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绘就更加绚丽的画卷。(王莹莹)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88号

建议IE8.0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苏ICP备16064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