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0-22 浏览次数: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安排,我委结合评议民政局工作,对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区民政局情况汇报,先后实地查看了先锋街道花园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金沙街道敬老院、新三园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南山颐养中心建设,并召开相关座谈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于1982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截止2018年8月,全区户籍人口113.26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33.9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老龄人口12.7个和7.5个百分点,远超10%的国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区人口老龄化呈现日益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较多。
  为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我区共有养老机构38家(其中公建民营1家、公办敬老院18家、公办护理院1家、民办养老机构18家),设养老床位7124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986张)。主要措施及成效体现在:
  一是重点机构起到示范作用。为积极引导并创建现代化养老模式,区政府投资1.8亿建设的占地63亩、总建筑面积近4万㎡、床位800张的通州南山颐养中心,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开展运营,同时创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市级2A级86家、省级3A级16家,在全区养老服务行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难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近年来,我区养老机构正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增加了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南山颐养中心设立南山护理院,今年1月开始运营。刘桥镇新联护理院通过医疗机构执业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其他养老机构内设卫生室或与当地医疗机构签订医养协议,提高了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和护理服务的保障能力。
  三是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具有托底养老功能的敬老院,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先后实施了“五保关爱工程”“敬老院饭堂改造”“敬老院高标准建设”“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建设”和“敬老院消防安全改造”,利用省补资金、区镇财政资金和福彩公益金等8900万元,对全区18家敬老院进行了提档升级,新增床位数1000余张,实现星级达标率100%,五保供养硬件水平得以提升。1380余名60周岁以上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独居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8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重点优抚对象得到了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
  此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护理员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选送护理人员及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到省里参加高层次培训。近年来,共组织培训200余人次,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60%。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区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上看,养老工作推进缓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人口老龄发展趋势还不相适应,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养老需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有:
  一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规划引领不到位。虽然我区于2013年颁布了《南通市通州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3-2015)》,城区设立了南山颐养中心,但规划并未被严格执行,养老机构发展不够规范,制约了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床位数量不足。按照民政部提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业的相关要求,我区目前实际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数不足老年人口的2%,护理型床位仅占养老总床位的35%,与省、市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建设用地困难。部分社会养老机构项目因建设用地等问题而无法落地,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积极性,尚未能全面形成养老机构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较为薄弱。场地制约发展瓶颈突出。由于过去没有把居家养老服务纳入社区功能统一规划,造成大多数社区养老机构用房普遍不足,发展受到限制。功能发挥普遍较低。缺乏先期深入调研,相关政策不配套,供求未能有效对接,影响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不能满足多种需求。已经开展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功能单一,仅提供就餐、娱乐等基本服务,对于更高要求的医疗、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项目则不能提供,难以满足老年人多种个性需求。
  三是养老机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床位利用率总体不高。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虽然不足规定要求,但由于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加之观念、经济、家庭等原因,总体利用率偏低。18家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仅有40 %。管理制度不尽完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养老服务行业质量管理标准、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退出、激励机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养老机构管理粗放。护理型养老机构偏少。“医养结合、医保联网”形式是机构养老的发展方向,而我区仅有2家养老护理院,虽有医养协议,仍存在脱节,尚未形成资源共享、深度融合的格局。
  四是养老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现有护理员队伍存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护理水平不高、性别比例失调,且大多数护工缺乏专业护理知识,难为老年人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养老服务领域工作苦脏累、岗位责任重,待遇、社会地位不高和群众期待值又高等,使得招不进人、留不住人,养老服务人员严重短缺,整体服务水平滞后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有关建议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政府一项长期的、重大的民生工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提高认识,积极营造敬老爱老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要开展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要注重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要加大养老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知晓度、认可度及参与度。
  二要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紧制定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着力破除规划用地制约,切实解决养老机构用地难问题,并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强化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将养老所需资金纳入政府财政专项预算,予以保障。要提高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托底保障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人员的养老服务,提高床位的利用率,确保养老机构正常运行。要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优化养老机构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养老服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要推动医养融合,解决医护难题。建立完善老年医疗卫生保障机制,整合利用现有公共卫生资源,启动一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规划和建设,最大限度满足城乡养老服务需求。
  三要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要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工程,把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紧张问题作为重点,制定优惠政策,整合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在城镇社区和农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农村社区加快推广日间照料、助餐送餐、健身康复、文化娱乐,以及精神关爱、权益维护等服务项目,不断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要进一步加大通过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的力度,充实居家养老服务专职人员,全面承担居家养老机构管理服务工作,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要充分发挥民政指导作用,积极为镇(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日常工作进行服务、协调,进一步强化对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考核。
  四要多措并举,大力提升养老服务整体水平。要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手段信息化,努力为广大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要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在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逐步提高“五保”人员保障水平,加大护理型养老床位配套比例。鼓励镇街积极拓展敬老院的服务功能,建成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要进一步规范公办养老机构的人员和队伍管理,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养老队伍。要进一步完善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政策和方法,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引入机制,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尽快实现持证上岗目标,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内务司法工委供稿  编辑:蒋欣妤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88号

建议IE8.0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苏ICP备16064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