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联系代表 努力纾解民忧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2-27 浏览次数:

积极联系代表 努力纾解民忧
——兼谈我区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今年以来,为加强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区人大代表的联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区人大代表和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暂行办法。作为一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同时也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我积极响应区人大常委会的号召,认真按照《办法》的规定,确定了三名联系代表,分别是金沙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张杰(现在社会事业办公室)、金沙街道御润家庭农场种植户王竹青、南通温馨葡萄专业合作社黄小英。我多次与他们三人沟通联系,探讨农业农村发展工作的话题,特别是在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方面进行交流,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我从区农委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和生态化的要求,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区政府连续三年出台《关于2014年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关于加快南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州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新发展家庭农场进行政策扶持。区农委更是注重家庭农场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政策的导向性和典型的示范性。如今我区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为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来,我区家庭农场得到快速发展。至目前,我区已有各类家庭农场316家。其中粮食种植类247家;园艺种植类10家;养殖类50家;种养结合及其它类9家,经营土地面积5.3万亩。连续5年,区级财政部门都安排财政资金来鼓励、扶持、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2013-2017年,各级财政补助家庭农场发展资金累计达867万元,申报家庭农场项目建设资金234万元,这些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家庭农场农田设施建设,仓贮、晒场、烘干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商标,帮助家庭农场改善生产条件,有效地增加了家庭农场自身建设,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根据我们平时到基层镇村调研掌握的情况看,我区的家庭农场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土地标准化程度不高。我区土地比较分散,高标准农田尚未完全建设到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田块高低不一,道路、桥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不均衡,不能满足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的需要。家庭农场流转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分散、零碎的田块,很少能做到集中连片,不利于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程度低,加大了管理难度,经营成本增加,农场主收益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配套设施用地难落实。粮食仓储、晒场等所需建设用地的土地指标无法落实,许多业主的作业机械常年在外,日晒雨淋,生锈腐蚀严重,维修成本加大,使用寿命缩短。特别是粮食集中收获期无晒场,不能及时晾晒,更谈不上储藏,只能选择在收获期间急于出售,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遇上连续阴雨季节,亏损在所难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场主的经营积极性。
  三是规避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难以避免。从生产端看,家庭农场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耕作模式,只不过是变分散耕种为集中规模种植,现代化程度低,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模式。如2015-2016年在粮食作物收、种的关键时期都发生连续的阴雨天气,造成成熟的小麦、水稻无法及时收获,下季作物不能适期播种,延误了农时。夏季小麦出现霉烂,成色变差,秋季水稻出现抽穗发芽等现象,直接造成家庭农场的经济损失。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弃地抛荒现象。从销售端看,家庭农场经营业主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处于弱势地位。受外地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粮食难以卖出好价钱。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难以赚取更多利润。
  四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土地流转价格较高。我区土地流转价格基本上介于900-1200元/亩之间,而浙江慈溪等地只有四、五百元一亩,海门、启东也比通州低。相对偏高的土地租金增加了家庭农场的成本支出,缩减了经营业主的利润空间,因而降低了农场主的市场竞争能力,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的。临时性用工成本逐年增加。一方面是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增加的幅度有限,相形之下,经营业主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占。
  近日,带着这些问题,我到金沙街道专门走访了张杰、王竹青等代表,与他们座谈交流。据他们反映,家庭农场主目前主要有四盼:
  一盼资金有保障。农业生产周期长,回报见效慢,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大。而作为家庭农场登记主体的农民,很少有可供抵押贷款的资产,金融机构也缺乏对家庭农场经营的融资动力。被调查者热切盼望各级能出台针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二盼项目能支持。调查中发现,从事种植生产的家庭农场一般对农田水利条件要求较高,迫切希望各级在安排农田水利建设,以及配套的道路、电力、水利等项目时,能够对家庭农场有所倾斜。同时,从事养殖业的家庭农场前期在修建圈舍、购置种苗等方面投入较大,也迫切期待项目扶持。
  三盼用工不短缺。家庭农场主要以家庭用工为主,辅以少数雇工。一遇到种植、收获等农忙时节,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等问题表现比较突出。
  四盼服务更到位。家庭农场的规模虽然比分散农户大,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仍然显得过于弱小。不少农场主反映,农业技术方面的人才非常欠缺,缺专业人员、缺信息渠道,更谈不上对国内外市场的专业研判,难以掌握和有效利用市场信息,主要还是凭经验来从事生产经营,往往产销不对路。有的农场主,当初满怀热情,但由于路子不对,以致“一年投,二年贷,三年四年成老赖”,逐渐失去了信心。
  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集约土地资源,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速城乡统筹进程。在此,就推动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提几点粗浅的思考和建议:
  一要加强政策扶持。从宏观层面看,建议尽快制定权威的准入条件,对经营者资格、劳动力结构、收入构成、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登记办法等做出明确要求。只有适当提高准入门槛,有关部门才能针对特定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制定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且有别于其它种养大户、合作社的专门奖扶政策。从基层实际看,要赋予家庭农场应有的市场主体地位。建议各级财政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家庭农场承担涉农建设项目,适宜家庭农场申报的农业项目要优先安排。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家庭农场作为重点对象,纳入现有支农政策扶持范围,将各类优惠政策向家庭农场倾斜。要引导企业、商场、超市与家庭农场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加、销等环节的有效衔接,拉伸产业链条,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建立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引导支持家庭农场走出“单打独斗”的困境,有效化解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与压力。
  二要合理控制规模。从家庭农场实际情况看,当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还不宜做到太大规模,况且大规模经营效益并不比适度规模的精耕细作效益更高。同时,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仍将存在,这也决定了不能不顾实际的推行大规模农场经营。鉴于此,推动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需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力水平、劳动力转移分工、城镇化发展速度、农户多层次需求以及投入产出效益比等因素,理性控制家庭农场规模,以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更好地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优势。
  三要加大金融支持。结合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让农村自有资金发挥应有效能。简化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流程,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将特色农业纳入保险范围,政府予以适当保费补贴。金融机构特别是农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要把家庭农场作为支持重点,加大小额贴息、创业担保贷款等发放力度,切实缓解家庭农场融资难问题。
  四要完善社会服务。区、镇农技机构要把家庭农场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积极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引导和鼓励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家庭农场,开展代耕代种代收、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贮藏保鲜等经营性社会化服务,解决好规模经营增机具、增设施、增技术等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加快打通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服务模式,为家庭农场专心经营、做大规模创造条件。同时,要注重加强对社会化服务行为的监管,坚持自愿原则,保障农民的自主选择权,不得强行服务或超标准、超范围收费。
  五要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家庭农场,最终还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加强宣传引导,调动和激发年轻一代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就业,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家庭农场的永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起常规教育、集中培训、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培育机制,全面提高家庭农场主技术水平、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注重扶持培植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经营理念和创业能力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和农村工委供稿  作者:徐雪松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88号

建议IE8.0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苏ICP备16064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