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文化惠民工程考察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3-26 浏览次数:

 

袁州文化惠民工程考察报告

 

  3月8日,我们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葛涛的带领下,到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考察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情况,考察组一行实地考察了袁州区三阳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湛郎桥街道湛郎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和袁州区文广新局、袁州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和交流。袁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治平全程陪同考察。现将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袁州区区情
  袁州区地处江西省西部,素有“赣西重镇”之称,面积2532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辖20个乡镇、8个街道,为宜春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宜春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袁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和“江西进士半袁州”之美誉。袁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阳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依托三阳党建主题公园,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文化广场面积3.7万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该文化服务中心按照公益性、开放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原则精心打造,基础设施条件完备,为辖区农民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志愿服务、学习阅读、沟通交流、休闲娱乐、联谊交友、强身分体等多元化、时尚化文化大餐,是现代化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近三年来,组织元旦文艺汇演、“五四”青年歌咏比赛、“六一”文艺汇演、重阳节老年棋牌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书法比赛等文艺活动180余场,活动人数达5.6万余人。
  湛郎桥街道湛郎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集文化、娱乐、健身、咨询于一体,总投资200多万元,有多功能活动室、书法室等各类功能室,是一个覆盖辖区居民文化生活服务所需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近年来,中心组织开展“情浓老少,欢乐社区”主题活动、防诈骗法律讲座等各类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逐步形成了浓厚文化氛围,为营造温馨和谐的文明社区做出了贡献。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主要做法
  袁州区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惠及民生为核心,努力推进新闻出版广电服务工作。一是广播电影电视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已覆盖全区280个行政村,荣获了全市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公益电影进村进学校4800余场,观影人数达60万余人,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考核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免费安装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8106套,实现直播卫星“户户通”,有效保障了边远山区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二是农家书屋阅读活动有序开展。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围绕“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多次动员组织全区363家农家书屋根据地方特色,开展读书看报、文化体育、讲座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做好农家书屋更新管理工作。每年定期对农家书屋进行摸底调查,及时更新老旧报刊图书,认真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并规范借书制度和管理制度,营造了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二)以完善设施为重点,努力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三室一厅”(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管理辅助用室、多功能活动厅)和“五个一”(一间文化活动室、一套健身器材、一套音响设备、一套广播系统、一个文化广场)的建设标准,2017年全区共建成基层文化服务中心122个,有效促进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二是抓好文化艺术创作平台建设。建成月之南庄园、水江镇红色教育基地、等15家 “袁州区文艺创作基地”。三是抓好农村文化活动基地建设。打造了区老年大学免费开放培训基地、三阳镇天井村基层文化活动基地、宜阳新区张家山社区宜春三星鼓培训基地、新坊镇农民版画免费开放培训基地、彬江镇摄影培训基地等10余处文化活动基地,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了良好平台。
  (三)以构建和谐为目的,努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一是开展百姓大舞台活动。2017年,袁州区举办11场以“美丽宜春•文化小康”为主题的百姓大舞台大型公益性群众文化展演活动。活动以社区群众参与为基础,上下协同,自编自演,贴近生活,有活力、有创意、有表现力,体现出了地方特色,深受观众好评,真正实现了群众文化群众办。二是开展送戏曲下乡活动。袁州区每年都会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引进一大批文艺戏曲精品节目,并结合当下形势,用文艺的方式宣读党的十九大及脱贫攻坚精神,把丰富多彩的惠农演出和文化活动送到群众中。2017年送戏曲下乡126场,举办农村文艺演出160余场,观众人数达8.5万余人。三是开展艺术类培训活动。袁州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每年都会举办公益性艺术培训活动,授课内容广泛,开设有书法、围棋、古筝、舞蹈、版画等培训班,每年累计培训学员500多人次,公益性的免费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四是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袁州区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幸福袁州万家欢”等大型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数年,成为一张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为群众送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三、几点启示
  袁州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实践,对我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组织领导是关键。袁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为民办实事项目,把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摆到与教育、卫生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全区建立了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协调机制。二是抓好工作落实。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乡镇(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明确责任和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力量推进工作落实。三是出台一系列建设标准。出台《袁州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活动室)建设的实施方案》、《袁州区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建设标准。
  ——主旋律正确引领是核心。袁州区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时,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贯穿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真正起到了坚定文化自信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目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袁州区紧跟时代,编排了系列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节目,让广大群众真正从文化惠民工程中受文化之益,得文化之惠。同时,袁州区还强化文化惠民工程对社会转型中的人们的思想道德、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引领和影响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凝聚社会共识,构筑兴国之魂的目的,让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舍得财政投入是保障。袁州区构建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运用政府购买、专项补贴及财政优惠等政策工具,保障文化惠民服务的持续供给,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2017年,袁州区财政总收入仅31.6亿元,却建有全国一级文化馆等文化设施。我们考察的三阳镇、湛郎桥街道,分别投入300、200多万元,在镇区中心地带,建成独立的文化中心。同时,加大对农村村居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保证了村级文化阵地设施齐全、运转正常,使村居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建设如期完成。
  ——人才队伍建设是基础。制度保障有人做文化。袁州区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落实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编制配备不少于1至2名的要求,做到专人专岗。鼓励“三支一扶”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专兼职从事文化服务工作。对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实行分级分类分岗培训,发展壮大社会文化服务人员队伍。教育培训提升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培育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和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与艺术院校、团体合作,提升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建立了一支服务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队伍。

教科文卫工委供稿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88号

建议IE8.0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苏ICP备16064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