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单元有居民借助电梯把电动车带上楼充电,实在是太危险了,容易引起火灾、爆炸。装了阻车器后,有效杜绝了电动车上楼现象,这对所有居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近日,家住南通市通州区水榭花都小区20 号楼的吴大妈发现,电梯里多了一个摄像头。向邻居一打听,她才知道:区政府为包括他们小区在内的全区6854部住宅电梯统一加装了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说到这件民生大实事,不得不提到一件人大代表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通州区和全国各地的其他城市一样,高层住宅不断增多,住宅楼内的生活电梯成为居民上下楼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一些安全意识不强的居民,为了防盗或者充电方便,通过电梯将电动自行车运送上楼,甚至运往室内充电。由此电动车“登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不规范行为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损失财产,重则危及生命。2022年,通州区全年发生火灾1120 起,居民火灾375起,其中因电动车引发的火灾7起。
区人大代表张危微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看在眼里、愁在心中。于是在2023年1月的通州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装智能梯控装置,阻止电动车“登楼入户”的建议》,建议要针对管理不规范,存在问题多,没有规划足够电动车停放保管区域的,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管理难的小区,采取“技防”加“人防”的措施,率先推进安装“电动车识别阻车系统”,切实解决小区电动车违规停放及充电难题,杜绝电动车上楼入户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要开展电动车“进楼入户”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培训全区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清理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堵塞疏散通道、“飞线”插排等问题。推动以小区物业企业为主体责任的管理机制,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明确分片分批推广安装“电动车识别阻车系统”装置计划,力争实现管理到位的电梯高层住宅安装全覆盖。
代表建议虽小,但事情关乎民生。张危微代表的建议正好契合了今年南通市政府“将居民小区安装电梯'阻车'系统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工程。通州区人大将这一建议交由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办理后,区消防大队会同区物业管理、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高度重视。
区政府对代表建议内容高度重视,迅速研究出台了《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抓源头、治违法、促规范”的思路,全面整治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并将加装电梯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列入2023年民生实事工程,对全区住宅小区电梯加装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
区消防救援大队结合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工作,制定了《关于加装电梯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的建设方案》,结合安全生产“四化”建设,进一步拓展电梯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应用,将该系统与大数据中心、消防、市监等部门平台实现对接。区住建部门在做好全区各类居住小区电梯加装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指导工作的同时,加快了全区各类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设施的建设,从源头上治理住宅小区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和“上楼充电”的乱象。区市场监管部门重点督促检验机构加快对智能阻车系统的检验进度、保障电梯的检验质量和安全性能,尽量避免工程因素对群众的用梯造成影响;要求维保单位对安装电梯阻车系统的电梯加强维护保养,同时组织行业专家对电梯维保质量开展专项督查,结合日常检查对维保单位的维保服务进行抽查。区财政局更是将居住小区电梯加装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列为2023年新增民生实事项目保障范围。通过前期项目方案会商,划拨700万元作为全区6854部住宅电梯加装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专项资金。
区人大代表通过小小建议,反映民生实情,不仅呼应了市政府的民生实事,而且得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体现的是人大代表与的政府部门心心相印,也说明了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真正的代言人。
“我是一名普通人大代表,想不到我提的建议这么管用,短短的三五百字就解决了关系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张危微代表表示,今后要认真学习代表履职知识,深入调查研究,勤于观察思考,撰写高质量的人大代表建议,反映民意、为民代言、助民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