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人大:问政“全链条”问出监督新效能

来源:蒋欣妤 发布日期:2025-08-22 浏览次数:

在南通市通州区,一场场不走过场、直击要害的专题问政活动,正成为该区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监督实效的生动注脚。近年来,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将深化问政工作作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增强人大监督刚性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构建广泛征集、深度调研、精准发问、联动督办、实效反馈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问政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让民意民智真正融入政府施政全过程。

前端破壁:线上线下汇民声,问题征集更广更深

“建议关注老小区加装电梯后续运维难题。”“能否优化城东新区公交线路班次?”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将问政的“话筒”首先交给群众,在每次专题问政活动启动前,充分利用区人大官网、微信公众号、“南通州”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提前发布问政主题,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近年累计征集有效建议诉求387条,同时依托覆盖全区各镇(街道)的人大代表家站点,将问政主题与每月“代表接待日”、选民说事等活动紧密结合。各级人大代表化身民情采集员,围绕问政主题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社区楼栋,通过面对面交流、问卷调查、座谈恳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倾听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累计走访市场主体1200余家,收集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问题160余个。这种“线上广泛撒网+线下精准深挖”的模式,确保问政选题源于最真实的民意,直指最迫切的民生和发展难题。

中端提质:调研梳理论证,问政选题更准更实

汇集上来的信息如何转化为精准的问政选题?通州人大建立了严谨的筛选论证机制。

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牵头,组织提出问政动议的代表小组或专业代表,对前期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征集到的问题、建议进行系统梳理、分类归纳和深度分析,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中的短板、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矛盾,召开专题论证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讨论,共同研判问题的典型性、普遍性和可解决性。

区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负责同志介绍说,“譬如在确定‘城镇污水治理效能提升’问政选题时,从代表们收集到的200多条相关意见中,筛选出‘部分老旧小区雨污分流不彻底’、‘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覆盖和运维存在盲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等最具代表性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最终成为现场询问的重点。”

这种由代表主导、多方参与、深度调研论证确定选题的过程,确保了问政的问题靶向精准、切中要害,为问出深度、问出压力、问出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场亮剑:多维联动发问,监督刚性更强更韧

问政现场,是检验前期工作成效的关键考场,更是展现人大监督刚性的重要舞台。通州人大精心设计问政环节,力戒形式主义,追求监督实效。

一是强化代表主体作用。担任“主问官”的人大代表,均全程参与了前期的调研和选题论证,对问题背景、症结有着深刻理解。他们提问直截了当,不绕弯子,紧扣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追问措施、时限和责任人。

二是创新问政形式。除传统的“一问一答”外,积极探索引入问题清单现场交办、邀请代表现场提问等多种形式,增强问政的现场感和冲击力。金新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的“小区物业管理提升”问政会上,代表的尖锐提问与部门负责人“红脸出汗”的回应引发热议。

三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区人大常委会将专题问政作为年度监督重点,各镇(街道)人大则将其作为代表家站点活动的重点内容,围绕区级确定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年度重点问政主题,区镇(街)两级人大同频共振,组织代表在各自选区内开展调研和问政活动。区级层面聚焦宏观政策落实和跨区域共性问题,镇街层面则着力解决辖区内的具体矛盾,形成多点发力、层次分明、覆盖全域的问政监督网络。近年来,区镇两级联动开展专题问政活动二十余场次。

后端闭环:清单销号督办,问政成果更可见更可感

“问”是手段,“改”才是目的。通州人大深谙此理,着力构建问政“后半篇文章”的刚性闭环机制。

问政结束后,常委会工作机构第一时间对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条目清晰、责任明确、时限具体的问政问题整改落实清单,以正式文件形式交办给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并建立“问题销号制”,要求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限内报告整改方案和阶段性进展。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提出问题的代表小组对整改过程进行持续跟踪督办,通过组织代表开展“回头看”、明察暗访、听取专项汇报等方式,紧盯不放,确保整改措施落地生根。同时,将问政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对政府部门工作评议的重要内容,整改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再监督。

“城镇污水治理效能提升”专题问政后,区住建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针对代表指出的问题,迅速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投入专项资金,改造老旧管网35公里,新增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覆盖12公里,完善了15个行政村的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机制,相关整改情况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获得代表满意度测评高票通过。

“专题问政+清单销号”,有效打通了人大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了一批发展难题的破解和民生实事的落地。数据显示,近两年通过人大问政渠道推动解决的代表建议和民生问题,办结率和代表满意率均达95%以上。

通州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化全链条问政工作,不仅激活了人大监督的“一池春水”,更畅通了民意表达的“高速通道”,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主理念深植于基层治理的土壤之中,持续丰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通州的生动实践。(张为民)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88号

建议IE8.0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苏ICP备16064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