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州区人大将国有资产监督作为人大监督重点内容,在听取审议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拓展报告范围、建立联动机制等方式,不断开拓国有资产监督新路径,形成区镇两级联动、涵盖重点部门、多层次综合评价的人大国有资产监督新格局,切实增强监督的科学性、广泛性、实效性。
构建指标体系提升监督的科学性。通州区人大依据国有资产监督的性质特征和功能定位,突出人大视角、法治思维、问题导向,汇总梳理国家、省、市关于国资领域政策文件,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代表意见、组织专家座谈等多方研究论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百分制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融入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组织运用等指标内容,包含行政事业、企业、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全类别指标项目,形成既有理论支撑又能满足国有资产监督评价实际需求的指标框架,实现国资监督从定性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转变。指标设计兼顾通用与专用指标,搭建了具有11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的国资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体系融入通州区数字国资监管云平台,同步推进指标体系的应用。目前,区内涵盖行政、事业、企业三类的部分单位完成了指标体系的自评价和再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云平台实时共享,通过可视化数据的评价方式反映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和不足,服务代表依法审议、精准监督、科学评价,同时实现平台中所有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可借鉴和可改进。
拓展报告范围提高监督的广泛性。为了增强全体代表国有资产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在区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州区人大首次推动政府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在人代会上提交全体代表,并在讨论中结合其他专项报告一并进行审议,让代表全面了解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代表提出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建议在大会期间即交由区政府答复办理,这一工作举措得到广大人大代表欢迎和好评。为实现区镇两级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全覆盖,通州区人大建立镇人民政府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将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向镇(街)延伸,提请区委办公室转发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镇人民政府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规范和统一镇级国有资产监督方式、监督程序和监督内容,该报告制度已在全区镇(街)全面实施。
建立联动机制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为实现国有资产监督协调推进、信息互通、成果共享,通州区人大与区纪委、区委巡察工作办公室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与纪律监督、巡察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充分发挥联动监督在信息、资源、措施、成果上的优势,共同研判确定国有资产监督的重点单位、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并开展联合监督,对联合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责成责任单位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进行约谈提醒,确保整改到位。同时,区人大坚持国有资产领域系统监督的理念,牵头建立人大与巡察、财政、资规、组织、审计、统计、数据八方联动机制,开展信息互通和问题互送,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各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第一时间召开联席会议共同会商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突出监督成果运用共享,彰显人大与纪检巡察、党政机关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中的同频共振、多向发力,实现国有资产监督从局部走向全面、从模糊走向精准的联合监督目标,推动国有资产不断清晰细化、保值增值,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曹玉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