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既是事关人民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群众期盼、社会关注。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养老服务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高度关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全区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紧盯社情民意,精准开展监督。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人口占比逐年上升。截至2025年6月底,全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38.6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86%。为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列入常委会议题,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专题审议等方式,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意见。推动实施“互联网+智慧养老”项目。近三年来,通过每年召开的人代会,将“一老一小”关爱、扶老携弱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候选项目,高票列入当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连续为8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等9类对象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持续开展跟踪督办,督促主办单位严格按照序时进度,定期报告进展情况,压实工作责任。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0万多名对象开展服务,实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329.98万人次,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建言献策。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往往都是汇聚的民声和反映的民意。近年来,区人大代表提出的事关养老服务方面的建议比较多且还在逐年增加。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健全督办机制,创新督办方式。每年都精心选择一件养老服务方面的代表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由区政府分管领导领衔办理,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牵头督办,相关工委按照分工,定期了解进展情况,确保建议办理实效。“审计发现,养老服务平台系统存在工单信息不全、服务对象信息不准确等情况,请问相关部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此类现象发生。”这是区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人大代表问政会现场,区人大代表发出的询问。本届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问政,相关部门现场答复。对于收集到的问询之外的养老方面问题,也在会后统一交办,督促整改,力争通过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形成“人大之问”闭环。
坚持多措并举,推动提质增效。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关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每年都围绕不同的方面,对居家养老、购买服务、医养结合、民办养老机构等开展走访、调研、视察,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对全区兜底养老机构进行走访调研,发现公办敬老院总体规模偏小、功能不全,服务能力有限等不足,推动政府深化敬老院改革,拓展社会寄养等服务项目和服务功能,有计划、分步骤对餐饮设施,房间环境、生活服务等项目实施达标改造,不断改善政府保障养老条件。通过组织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普惠养老政策落实等专项视察,助推政府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成二级以上老年病医院1家,专业养老护理院7家,全区护理型床位近6000张。“十四五”期间,全区已投入近3.5亿元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张武军、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