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南通市通州区人大常委会金新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区人大代表,深入正场村种植大户基地开展实地走访,代表们仔细询问农药化肥使用情况,查看生产记录台账。
这不是一次普通视察,而是通州区人大组织的区镇两级人大联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活动的一部分。
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以来,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从执法检查到跟踪监督,从源头管控到市场流通,构建了一张坚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
7月中旬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全面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这场持续到12月下旬的检查活动分为准备、自查、检查和整改四个阶段,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产地管理、制度执行等七个方面。
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回应社会关切,做好与食品安全法的衔接,压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各方责任,把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及收储运环节等都纳入监管范围。
9月5日,兴东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走访多家农产品摊位,重点查看蔬菜、水产、肉类等农产品的保鲜、储存操作,要求市场管理方加强对入场农产品的检测和监管。
在王学建家庭农场,视察小组详细察看农产品存储环境、物资分类等情况,了解农机作业与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衔接配套情况,询问农场负责人在生产设施运维、质量管控方面的具体举措。
基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新法明确了镇(街道)政府应当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视察中,区人大代表、兴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杨要求街道上下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配合,凝聚监管合力,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切实守护群众“菜篮子”安全。
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
视察兴东街道的代表们采用“线上视频+线下实地”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市场监管部门日常巡查、抽检情况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情况等。
在金新街道,检测室工作人员向人大代表们详细介绍了各类检测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展示了农产品从抽样、检测到结果上传的整个流程。
8月29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艳梅率队检查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金沙分局快检室、区第二集贸市场以及万亩粮田项目区。
在第二集贸市场农产品检测室,陈艳梅强调:“快速检测是保障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要持续提升检测效率与精准度,确保问题农产品第一时间被发现、被拦截。”
目前,该区已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作用发挥也较为明显,但仍存在监管力量不足等短板,李耀菊代表建议,要及时填补禽类屠宰、小品种蔬菜监测、小散户监管的盲区,及时增加水产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扩大检测覆盖面,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针对农产品经营主体意识不强的问题,人大代表姜子国建议,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部门多,各部门职责要清、处罚要严,同时宣传要到位,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开展执法检查只是通州区人大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督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从生产记录台账到承诺达标合格证,从田间地头到销售市场,通州区人大始终坚持“四个最严”工作要求,从“产”“管”两方面发力,通过持续监督、协同共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实行严防、严控、严管,全链条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书面条款成为田间地头的坚实保障。(张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