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人大:代表履职的提质增效之路

来源:蒋欣妤 发布日期:2025-09-24 浏览次数:

南通市通州区人大通过构建“家站点”履职矩阵、深化“双联”机制、创新议案建议办理,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坚实保障。


筑牢“家站点”主阵地,让履职触角直抵基层

区人大坚持“建管用”一体推进“家站点”平台建设,实现了代表活动阵地在辖区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广覆盖。

区人大在全区科学布局15个代表之家、72个代表联络站、249个代表联系点,精准设立20个经济运行观察点、10个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

“家站点”广泛分布于全区街道村居,点位布设合理、代表划分精准、选民联系便利,科学织密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经纬网。为确保成效,区人大联合镇街人大对联络站、联系点进行走访指导,督促落实好日常管理和代表履职服务,实现“家站点”软硬件建设迭代升级。

专业化提升是区人大代表阵地建设的创新方向。

区人大结合城区内企业众多、商圈发达等实际,按照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商圈民情、法律服务等类别,重新整合划分了专业代表小组,此外还设立了高新区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联系点、城区商圈民情联系点、电商兴农联系点、家庭农场代表联系点、工匠代表工作室等专业平台,让代表的履职“触角”更深入、更精准、更富成效。


架设“双联”互动桥,让民声民意畅通无阻

区人大持续深化“双联”工作机制,每月开展主题式接待活动,组织代表深入村居一线倾听诉求、排查矛盾,区委主要领导连续三年领衔督办人大“一号议案”,区政府班子成员领办重点建议,带动办成率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

兴东街道人大工委率先印发议政代表联系卡,便于群众直接联系代表,反映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西亭镇人大创新拓展“代表+网格”履职模式,将代表全部划分进网格,每名代表负责包联相关网格,构建人大代表下沉网格全覆盖的工作格局。通过家站“面对面”、网格“零距离”,代表们拓宽了社情民意反映路径。

区人大着力推动“家站点”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组织镇街人大将选区内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全员编组驻站,各联络站公开代表身份信息,定期组织代表驻守站点听群众“吐槽”,收集人居环境、教育医疗、交通城管等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并做到件件有反馈、事事有回音。

各镇街还定期组织“两官两警”进家站活动,通过直面群众、现场解答、跟踪督办等形式,实打实推动问题解决。


聚焦“民生”关键事,让急难愁盼迎刃而解

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千名代表问政问需”活动,代表们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声,通过回家进站、进网入格、走访选民等方式,真诚倾听群众心声,掌握更多民生诉求。

连续当选区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以来,金新街道复兴村党总支书记王娟始终将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她坚持每周至少两天走进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倾听大家的所思所盼。

双福路曾是村民们心头的“堵点”,大货车常年占道停放,不仅阻塞交通,还多次引发交通事故。王娟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她深入调研,反复走访,在区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双福路两侧安装隔离栏的建议》,建议落实后,双福路上机非分离、护栏整齐,村民出行安全感显著提升。

在区人大二次会议上,王娟提出的《关于加强偷倒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管理的建议》,直击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痛点,建议交办后,区公安、城管、交运等部门联合执法,查扣跨区域偷运偷倒车辆34辆,立案29起,处罚总金额107.74万元,无害化处置渣土700余吨,大规模偷运偷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曹春、潘跃进等17位区人大代表在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二次、三次会议期间连续提交了15份建议,推动全区302公里美丽乡村公路蜿蜒伸展,14条道路获评“四好农路”,一条条农路从出行痛点蜕变为风景线,见证着民意与政心的同频共振。

在石港镇,区人大代表、睹史院村党委书记镇永忠推动《关于升级石北横路服务乡村旅游的建议》落地有声,8公里道路“白改黑”后,“老男孩咖啡馆”主理人刘李彬将店面从镇上迁回渔湾绿荫深处,90后杨露露的农产品直播间依托便捷物流创下月销20万元纪录,睹史院村集体收入增至329万元。一条路激活整片乡村经济带,印证了代表们“修一条路、美一片景、富一方民”的愿景。


启动“提质”新引擎,让议案建议落地有声

议案建议质量提升是通州人大的重点关注领域。

区人大建立了“双调研”“双审核”机制,由各代表团和大会议案组先后从合法性、可行性等维度,提前对代表拟提的议案建议进行筛选审核。在年初召开的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区381名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达到了406件,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区人大常委会将议案建议督办作为支持代表履职、激发代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抓手,组织对代表建议开展重点督办、对口督办、进站督办,推动议案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为确保建议办理质效,区人大打出监督“组合拳”:

“代表问政”直击痛点,通过随机抽题、现场问答,推动部门直面问题、现场承诺;

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全过程监督+回头看”,确保项目经得起检验;

实施“双20”计划和“1+3”行动,由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牵头,组织人大代表定期深入观察点走访调研。

在打通建议办理“最后一公里”中,区人大形成了独特的“132建议落地法”。

“1”代表筛选确定一批重点建议由领导领衔督办;

“3”代表突出事前沟通、事中协调和事后督办三个关键环节;

“2”代表开展办理工作和落实成效的双测评。

这个“132”工作法,核心是抓住重点、全过程监督、以满意度为导向,坚持对口督办、重点督办、集中督办相结合,实现督办“全过程”、评价“全覆盖”,去年,该区人大代表建议办成率达到88.23%,本届以来大幅提升27个百分点。(张为民)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88号

建议IE8.0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苏ICP备16064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