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人大:创新打造代表能力提升强引擎

来源:蒋欣妤 发布日期:2025-07-14 浏览次数:

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以讲破题、以学赋能、以行践诺的代表履职变革正蓬勃展开。首期通州人大讲坛启动两年以来,通州区人大常委会紧扣时代要求,努力构建覆盖全区、贯穿全年的代表能力提升体系。

在兴东街道的春耕现场,区人大代表王校波手持麦苗讲解粮食安全政策,将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化作田间地头的泥土话,现场收集农田水利建设建议17条。这种理论授课+实境教学的模式,成为人大讲坛打破传统课堂边界的新探索。

在区级层面,2025年首期讲坛以“牢记殷殷嘱托,践行代表使命”为主题,构建立体化学习矩阵:

副区长顾本勇通过12组数据、8个招商案例解码通州跃升密码;

专精特新企业家代表胡卫忠分享智能工厂建设经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实践路径;

教育界代表季仲平揭秘通州高级中学共学课堂改革,展现教育强基的人才密码。

通州区人大常委会致力于创新形成三级代表同台、政企学研共话的协同机制。

兴仁镇人大主席马迎霞以“四个者”定位诠释基层代表的多维角色——既是民主理论的传播者,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全时接待平台;又是基层治理的开拓者,通过刚性监督推动12件民生实事落地。

金沙街道城东村党总支书记陈霞则以双重身份破题,既以村书记身份打造时代朝阳社区品牌,又以代表身份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民生痛点。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徐建锋的履职案例更具典型意义,在督办校园周边安全整治建议时,他联动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晨查+夜巡,并推动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将单一建议转化为长效制度。

讲坛的溢出效应有效显现。

招商引资专题研讨催生出通州链主企业领衔招商新模式,上半年,通州区12个重大项目、科创项目、人才项目签约,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乡村振兴案例分享广泛促成代表+农技专家结对机制,在14个镇街推广稻麦新品种示范田;教育强基论坛孵化的青穗拔节工程,新增培育青年教师骨干126名。

在通州,通过“学+讲+评”三阶递进模式,代表们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两代表一委员”每月大走访专项行动,不断促进密切党群关系、改进干部作风、深化基层治理。正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艳梅所言:讲坛不是终点,而是代表履职的新起点。

经过两年探索,通州人大讲坛已形成“134”长效运行机制:一个核心目标,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代表队伍的核心目标,通过讲堂授课、实境教学、基层互动三维赋能模式,形成四大转化路径即建议办理清单化、监督事项项目化、民生实事票决化、创新成果制度化。

从田间地头的泥土课堂到招商引资的头脑风暴,通州人大讲坛用创新实践诠释着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的丰富内涵。在这里,每一次思想碰撞都在孕育治理创新的火花,每一场经验分享都在积蓄为民服务的力量,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通州新实践注入澎湃动能。(张为民)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88号

建议IE8.0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苏ICP备16064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