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金秋丰收季。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御润家庭农场的葡萄棚内硕果累累,一串串葡萄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满园的丰收与喜悦对于区人大代表、御润家庭农场种植户王竹青来说,还有着一份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来自他提出的一份人大代表建议。
近年来,通州区葡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数百家专业从事葡萄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葡萄种植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然而,从事多年葡萄种植的王竹青,在和同行交流学习的过程发现:多数农户葡萄种植的方式传统,生产设施简单,组织化程度不高;同时,种植户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此外,产业链配套不齐,缺少葡萄深加工企业,葡萄加工效益得不到有效释放,等等。
王竹青觉得,葡萄产业已经成为通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的组织和引导。
为此,王竹青在年初的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编号为241号的《关于加快推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他提出,区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奖补政策,用于打造葡萄品牌、扶持立体栽培以及电商平台建设。要加大葡萄产业化、深加工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投资葡萄产业开发和建设。还要充分利用农科所、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加快葡萄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研究,并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风险监测预警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创建“南通州葡萄”地理标志商标,条件成熟还可以设立葡萄交易市场。
区农业农村局作为建议的主办部门,接办以后,对全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除给予资金奖补外,还通过组织参观考察、技术培训、与专家“一对一”交流等模式,向种植户传授先进栽培技术,引导种植户改良品种;二是实施了通州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造“秾好通州”“1+n”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支持品牌葡萄生产企业参加各类农展会、产销对接会等展示展销活动。三是争取到45万元省级全额补助资金,推出了“通天下·州如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生鲜驿站项目,以数字化手段助力葡萄等通州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
围绕王竹青代表提出建议的办理,区农业农村部门将葡萄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品质提升、科技支农、品牌建设以及市场拓展,使通州的葡萄产业发展成超5亿元的农业支柱产业,“小葡萄”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架起了乡村振兴“致富桥”。2024年,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总产量达2万吨,形成以“阳光玫瑰”“妮娜女皇”“浪漫红颜”为主,30多个优质葡萄品种为辅的葡萄产业,10多个葡萄品牌在全国、省、市品鉴活动中获得了金奖、银奖等奖项。
一位有心的人大代表,提出了一件有价值的建议,让一串小小的葡萄富了农、强了村,兴了一个亿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