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东代表:30年“老代表”的初心使命——记石港镇人大代表、四港村党总支书记郭建东

来源:石港镇 作者:曹娅梁 发布日期:2023-07-17 浏览次数:

1993年,22岁的他当选为通州市十一届人大代表,成为当时通州市最年轻的人大代表;如今他已52岁,是一位有着30年人大代表履职经历的老代表。30年来,增长的是岁月年轮,不变的是为民履职初心,他一直在代表履职的道路上不断奔跑。他就是通州区石港镇人大代表、四港村党总支书记郭建东。

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共提交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32件,直接反映百姓的“急难愁盼”,及时传递百姓的心声。“日常工作中老百姓经常问我四个问题,如何破解解题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郭建东说。

老百姓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农民啥时候能富起来不再过苦日子?

当郭建东还是个小伙子、刚回村里做农技员时,一位八十多岁、走路颤巍巍却还在地里劳作,为家里几张嘴愁吃饭的村民何大爷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多年来,何大爷的问题一直在他心头萦绕。农民苦农民累、农民起早贪黑地里干、一年四季都往地里跑,可最后还是摆脱不了“穷苦命”。怎么才能改变命运呢?2010年8月,郭建东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这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他想: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乡村振兴,关键靠产业。人大代表必须成为干事创业的表率,多想发展点子、闯出发展路子,带领百姓搞产业、谋发展。

石港镇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四港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年产优质大米1000多万斤。令人遗憾的是,优质的大米却卖不出优质的价格。

2022年,村里和北京中公教育集团、湖南豆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合股成立南通市四港汇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专业直播电商基地、解决老百姓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是公司的主营项目之一。

郭建东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还能成为石港镇的“李佳琪”,成为带货主播。2022年12月17日,他在四港村村部新建的直播间里,卖力吆喝推销石港镇的特色农副产品。直播间里展示了“金南风”大米、新中乳腐、新中香醋、石港米酒等产品。没想到“老铁们”还挺捧场,他的首场直播“秀”,获得20万次点赞,成交263单、销售金额2万多元。

乘着直播带货的东风,村里注册了“郭书记助农四港村”“四港优选”两个电商直播账号;拓展礼盒集采业务,推出“南通有礼”系列礼盒,将本村企业生产的南通家纺产品和石港特色农副产品包装销售。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针对客户“私人订制”的“南通有礼”礼盒销售额超过35万元。

通过“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盘活村集体资产引进南通市高质量考核项目发展现代养猪业、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整治提升工程等,实现了壮大村集体收入、拓宽企业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今年,预计村营收入突破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0元。郭建东高兴了: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日子再也不苦哈哈了。

老百姓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农村啥时候能变得干净点?

提到农村,城里人的感受是:农民穷、农村环境差。其实,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也对居住环境颇有怨言:道路坑坑洼洼、石桥斑斑驳驳、垃圾随处可见……面对老百姓的提问,郭建东是选择“装聋作哑”放弃做答,还是做个“双向选择”题?

他想:听到老百姓的一些议论和想法,作为人大代表,有责任为民鼓与呼,可以用代表建议的形式表达民情民意,实现“民之所盼”与“为民之心”的一场“双向奔赴”。

原五窑乡并入石港镇后,由于离镇区较远,渐渐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郭建东联合其他代表写了一份《关于撤并老集镇环境整治问题的建议》。2022年,经过多方推动,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石港镇投入280万元,大力整治老集镇的人居环境。现在,五窑老集镇的“颜值”飙升,易地搬迁了老农贸市场,道路变得宽敞整洁,道路旁边建筑物出新、店招店牌统一设计,获得了百姓的点赞。

四港村水网密布、桥梁众多,全村共有55座桥梁。由于年久失修,不少桥梁存在安全隐患。对此,郭建东写了一份《关于农村危桥改造的建议》。去年,村里一座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危桥改造完工。原来的“危桥”变成老百姓出行的“安心桥”,桥面宽了,桥基稳了,老百姓来来去去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此外,他还提交了《关于农村河道整治的建议》等,得到了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自己履职应该做的事,推动了建议的落实落地。

郭建东切身体会到,这几年农村环境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四港村为例,近五年来新建农村公路66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危桥38座,疏浚等级河道14条。四港村告别“脏乱差”,追求“乡村美”。今年,计划以四港村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契机,联合睹史院村,打造“四港村高标准农田与睹史院村农旅融合项目”,让农村“有看头”。

老百姓的第三个问题:我们啥时候能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唱唱歌、跳跳舞”的生活?

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不久,村民顾大姐笑着问了郭建东这么一个问题。他一愣,随即陷入了思考。这些年,村民顾大姐两口种种地做点小买卖,儿子儿媳又到镇上的企业工作,日子不再过得紧巴巴,开始有了精神方面的追求了。顾大姐的题目,是道新出现的附加题。

他想:时代在变,群众的诉求也在变。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人大代表的奋斗目标,要努力把附加题做成“加分题”。

从2012年开始,四港村成立了“老少乐艺文苑”,着力打造了“文化心港”品牌。目前,村里成立了“四港村老少乐艺文小分队”“四港村传统体育小分队”“四港村老少乐梦之队”,常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年,由村民填词作曲并演唱的《四港善水谣》,入选全国“庆丰收村歌赛”总决赛东部片区十佳。

2017年11月,村里还创建了“党的创新理论传习所”,邀请老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12人组成宣讲团。这些“百姓名嘴”结合身边的事例,用质朴通俗的语言,用乡音真情传播党的理论,讲得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

这个传习所也是四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在这里,每月定期开展活动,弘扬文明新风,争做“四港好人”。在好人力量的感召下,村里涌现出了一大批平民英雄。有爱岗敬业的“中国好人”吉斌、“全国劳动模范”杨飞飞、跳河救人的“江苏好人”李志强,以及通州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徐建等等。

四港村结合五窑生态河道建设工程建设了一个4500平方米的善水广场,青青的河岸绿树成荫,古亭石磨水车充满诗情画意。现在,每天晚饭过后,很多村民都喜欢聚集在这里,聊聊“好人的故事”、踩着《好日子》的节拍跳着欢快的广场舞,尽享高品质生活。

老百姓的第四个问题:这事儿,你能带头做吗?

作为人大代表,郭建东深知,如果答不好这道题,就等于“送命题”,失信于民。

由于受千百年来风俗的影响,老百姓对迁祖坟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然而今年村里要推进的5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涉及到迁坟工作。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尽管郭建东的父亲去世5年、母亲去世才3年,农村又有“三年不迁坟”的说法,但他解放思想、移风易俗,在全村第一个完成迁坟任务。村里的几个“刺头”眼见他带头做了,不再嘀嘀咕咕,也跟着把自家的老祖宗重新“安家落户”放入安息堂。目前,全村1300座的迁坟任务,已按时序进度完成了99%。

“我始终想,人大代表不应该是走访选民握握手、听听报告拍拍手、选举表决举举手、会议闭幕挥挥手,而应重视群众反映的一件件‘小事’,用‘实打实’的工作诠释一名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初心。”郭建东表示,今后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心用情用力写好人大代表履职新篇章,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88号

建议IE8.0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苏ICP备16064258号